找到相关内容2215篇,用时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唐代禅宗与现代思潮

    非朝鲜、日本者也。顾于支那必又示别之曰唐代者,则因李唐以前,才有一个、二个之禅师,于佛教犹未呈现何种之功效,于世道人心亦尚无何影响,故未足以云禅宗也。五代而入于宋,佛教殆为禅宗独占,禅宗既扩成为无等...之对映乎唐代禅宗者以言之,非徒应用现代思潮以发明唐代禅宗,反之亦应用唐代禅宗以发明现代思潮也。玆请本斯意分述于下:   二 宗门与学术思潮   此所云宗门者,非一支之宗派、一家之门庭之谓也。乃楞伽...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00465553.html
  • 六祖惠能早年与唐初岭南新州

    、《楞伽》、《观无量寿经》《法华经》、《涅架经》、《梵网经》等经教经典都相当明嘹和熟习,而且其门徒知名者几乎都有相当的文化修养,因此有关惠能目不识丁的记载很值得怀疑,北宋初作为岭南藤州人的著名禅师...买柴,遂令惠能送至于官  店,客将柴去,惠能得钱,却向门前,忽见一客读《金  刚》,惠能一闻,心明便悟,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  此经典,”客答曰:“我于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  五祖弘忍和尚,...

    王承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11565635.html
  • 略述自性清净如来藏

    的产物,能含藏一切种子生起现行,又有转染成净的功能,所以说阿赖耶识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  而在《楞伽》说如来藏是生死涅盘之因,依如来藏而有生死涅盘:如中说:  大慧:如来藏世间不生不死,不来不...来历,名称、异名  如来藏说是后期大乘的主流,初期大乘演化而来。初期大乘广说十方佛与十方净土,说一切法本来不生,一切法本来寂静。初期大乘中多用法性、真如、法界、实际等来表示众生本有之佛性(如来藏)。...

    惟 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14365706.html
  • 谈文学中的诗与禅理

    《净名》笔飞墨舞,神妙欲到秋毫; 《小弥陀  》玲珑娇小,如洛川神女,罗袜凌波;摆在文学史里,也要  算绝代的佳作。龚定庵的诗说: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  维摩卷里多清词。”又谓: “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尤  神驰。”可以想见他的倾倒。 《首楞伽》于晋唐两译之  外,自成一派,也很佳妙,  这里所举的文学教典, 已是绝代的佳作;还有许多纯用古文艺译成的经典,若把它演译成新文艺...

    竺摩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51765905.html
  • 黄檗希运祖师《传心法要》直指

    拿着真心去捉妄心,跟着妄心跑。  “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穷劫数、尽形寿,终不能得到。   “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这就是禅宗或者《楞伽》讲的“无门为法门”的道理,“佛以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1065995.html
  • 江苏佛教界著名人士简介

    二十年译《楞伽》4卷。二十三年去荆州,住辛寺。为楞伽师学派中土初祖。   宝 志 (418-514年) 亦作保志,俗姓朱,金陵(一说金城)人,南朝齐、 梁时僧人。出家师事僧俭,取名宝志,专修...南京)设像行道,孙权为其建建初寺,史称此为江南有佛寺之始。康僧会在建初寺译编有《吴品》(亦谓《小品般若》)、《六度集经》共二部14卷,又传泥洹呗声,注《安般守意》、《法镜》、《道树》三。吴天纪四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1365997.html
  • 从生命“觉”义、浅论儒佛会通

    清世宗胤禛(1722-1735在位)为止,皇帝为《孝经》制“御注”的,远远超过对其他经典的注释(注26)。  佛家殊胜的教理以“慈悲”为其思想之中心,“慈悲”亦为“孝”道的源头,<大乘入楞伽>对此...。而禅宗自慧能开始,便舍弃了楞伽中“一百八义”,的烦琐分析,而以金刚经建立无住为宗,一超直入的顿教。他体悟到“佛性不是思想,成佛只在一念”(注56)的禅义,故能将浩如烟海的藏经典籍,摄入“不立文字,...

    刘易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3666019.html
  • 日本五山禅僧的儒释二教一致论

    功「一超直入如来地」,但相传菩提达磨曾把《楞伽  》带来中国, 将它传给慧可, 而百丈怀海之撰《百丈清  规》以定禅林规矩,即表示禅并未完全否定智慧与戒律。  (注28)中国禅林对《楞伽》、《...注2)  朱子学与禅俱以明心之本体为其重点,故其归趋虽然相  同,但其所途径却异,亦即禅因不立文字,故虽有修养功  夫,却不从事学问研究。朱子学则非但从事学问研究,也还  顾及修养功夫。禅之修养以...

    郑梁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0666182.html
  • 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察重心

    ldquo;栖心释氏,通学小中大乘法。”(〈醉吟先生传〉)孙昌武考察南宗马祖道一系的“洪州禅”对他影响尤深。(注39)此外,陈允吉有〈李贺与楞伽〉、平野显照有〈...和竺法兰共译的《四十二章经》,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一书断自安世高译《明度五十校计》,然争议者仍多。比较可信且无争议的应是汉桓帝初到中土的安息国人安世高所译的三十九部佛经,及桓帝永康元年到洛阳的月...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0266321.html
  • 马祖“大机大用”蠡测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后秦译《金刚般若波罗蜜》)所提持者是此法门,在《楞伽》中宣说如来为众生“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刘宋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一)所显了者依然...相应的,因为断除所知障意味着证悟本心,而本心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无二无别、无形无相的实相,只能刹那间顿悟,而不能一分分渐悟(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渐悟)。这个道理,不仅佛陀在《楞伽》、《楞严》等中做过...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3966357.html